化材学子斩获第十九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等奖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25-11-17浏览次数:20


近日,第十九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暨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在同济大学圆满落幕。化材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出色的实验技能与创新思维脱颖而出,斩获多项佳绩——2023级化学(师范)专业余沁彦勇夺特等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王玄、化学(师范)专业钱思璇均荣获二等奖,充分彰显了我校在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中的深厚积淀与显著成效。



本次竞赛于2025年11月14日至16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承办,上海市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化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竞赛吸引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7所上海本地高校,以及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省外顶尖学府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竞争尤为激烈。

赛事设置“实验理论知识笔试”与“实验操作考核”两大核心环节,全面考察选手的综合能力。理论知识笔试覆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四大二级学科,同时融入化学实验室安全相关内容,强调学科交叉与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实验操作考核则采用随机抽签方式,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无机合成与分析、有机合成、物理化学等实验任务,重点检验其实验设计科学性、动手操作规范性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指导教师团队的悉心栽培与无私付出。此次竞赛由刘洁、郭建宇、程探宇、王秀英四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他们在赛前数月便制定了系统的备赛方案,从理论知识梳理、实验技能强化到创新思路引导,为选手提供全方位指导。其中,王秀英老师因表现突出,获评此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此次竞赛不仅是对我校化学实验教育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为学子搭建了交流学习、展示风采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投身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热情。从人才培养看,在备赛过程中,他们跳出课堂框架,串联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整合”的思维转变;反复打磨实验操作时,既提升了仪器使用、变量控制等硬技能,也培养了分析误差、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与态度;与顶尖选手同场竞技,让他们认清优劣势,激发了拼搏精神与进取心。这种“理论+实践+竞技”的综合历练,既为专业学习筑牢根基,也塑造了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成为他们从“学生”向“准专业人才”转型的重要助推力。未来,化材学院将继续以高水平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学子成长为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