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与探讨,在师生中营造课程思政学习的良好氛围,化材学院“学生讲课程思政”团队将搭建各方学习交流平台,采访校内外课程思政方面的优秀教师、专家,邀请专家老师对学生授课进行点评,谈谈对“学生讲课程思政”活动的建议,分享教学经验等,通过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促进学生授课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本期对话嘉宾
章宗穰,1936年生,知名电化学家,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硕士点创建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物理化学》学术带头人。曾任化学系主任、上海师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1992)。先后被评为上海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两次)、全国模范教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潜心科研,争创佳绩
1998年7月 章宗穰在第七届国际化学传感器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1972年,化学系按照上海市革委会的要求,先后派出多位教师去桃浦化工厂参与氯碱工业金属阳极和离子交换膜电解池项目的研究,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在金山化工区,制作合成纤维需要高纯度烧碱,高浓度烧碱一般需用水银做电极。当时这个工艺面临水银对人体危害大,石墨腐蚀厉害,耗电大,环境差,仪器少等诸多难题,亟需寻找无害又不会腐蚀的新材料来做电极。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可以采用贵金属钌,在电极外涂二氧化钌薄膜。理论成立,但实现却很难。由于钌是贵金属,化工部希望尽量减少钌的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而在离子交换膜这一科研难题上,工厂原本是采用进口的交换膜,但由于消耗较大,成本问题也非常显著。章老先生决心研究解决氯碱工业的难题,带领工人搭建简易的实验室,每天三班倒地做试运转,周末前往图书馆查阅外国文献,在艰苦的条件下边学边试,最终成功改进了电极配方和加工工艺。1981年,章先生因氯碱项目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心怀大爱,培育桃李
“教学是主要任务,我们是教书先生,不是科研研究员,教学与科研是平行的两个任务,千万不可顾此失彼。”章先生在担任系主任的时候,兼顾教学、科研和行政,曾是系里工作量最多的人。他以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为荣,也致力于终身投入到教育事业的第一线。他推崇生动活泼的课堂,希望化学(师范)专业的同学们定要拓展专业范围,注重学科融合,将当代热点与化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一定要积极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如在AI时代来临的现在,化学发展的出路在哪里。教育的事切莫心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是好的。
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章老指出,学是基础,读是过程,研思是核心。在担任研究生导师期间,为提高当时研究生的语言基础,章先生组织研究生进行“读书会”,要求学生经常研读外文文献,及时掌握科技前沿信息。另外,章老鼓励同学们认真去上学校里的通识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同学们可以培养参悟能力、思想方法以及交流能力,是非常好的。
终身学习,发挥余热
章先生在桃浦化工厂做工人时抓紧空余时间学习,在上师大担任教师时勤勤恳恳,为学科和学院做出了许多贡献,退休之后,章老依旧心系化学学科发展,关注着学生的成长,他坚持每天研读期刊,撰写书籍简介和读书体会,并印刷成册赠予学生,希望学生借以开阔视野,有所启迪。章老曾患病卧床18个月,后来经过家人的细心呵护,坚持康复锻炼,最后奇迹般地恢复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自此章老更深刻体会到了人生不易,要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章老为学生们指明方向,一个人要想成功,恒心、兴趣与好奇心,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能不怕苦不怕累地钻研下去,最终开花结果。此外,他勉励学子们在学习中淬炼思想,在生活中体会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增加人生阅历,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从而能更加沉着理智地面对生活。
坚守本心,方得始终
对于“大学生如何讲好课程思政”这一问题,章先生说,课程思政除了要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之外,还要对个人品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时事政治,在小小的心灵中埋下为人民献身、为科学献身的种子,所以课程思政其实也是爱国主义教育。而我们的学生讲师必须首先要自己有深刻的学习体会,牢记化学史,熟读化学家的故事,才能让课堂里的学生接受你的内容,共情你的感受。学生讲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表露出对祖国对人民油然而生的骄傲,思政是带有感情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在这一点上我关注到我们的学生讲师都做得很好。
章宗穰先生深情讲述了自己与化学、与师大、与学生的缘分,曾经的艰苦与酸楚如今都化成了珍贵的回忆,章老用其一生坚守在化学这一领域,是热爱更是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责任,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勇攀高峰的科研态度、从容淡然的人生态度都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我们应当努力拼搏,奋勇争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激情奋斗,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将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
供稿:文字部 郭奕雯
摄影:张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