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建设专题】郎万中:发扬“三牛”精神,深耕教书育人责任田

发布者: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21-11-26浏览次数:588


郎万中,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材料与化工系主任。从教13年来,他爱岗敬业、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常年奋战在教学科研工作一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培养了硕士研究生40余人,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技术骨干。




本科生教育的“孺子牛”,奉贤校区研究生教育的“拓荒牛”,化工学科建设的“老黄牛”,他就是化材学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郎万中。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他在上海师范大学这块热土上始终发扬“三牛”精神,一直履行着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题记




本科生教育的“孺子牛”


十年如一日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4年都在奉贤校区,学科发展相对薄弱,但作为工科学生,对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从2010年开始,郎万中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加强与上海及全国兄弟院校在该专业工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及创新能力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在指导本科生进行化工设计时注重“专业基础、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学生都是暑假在奉贤校区进行作品设计,郎万中克服困难,长年坚持到奉贤校区指导学生,十年里从未缺席过任何一个酷暑。十年里,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共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一等奖暨华东赛区特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直接受益本科生达100余人。



通过比赛,学生自信心和工程设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促进了化工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学生也发现自己所学课程很“有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系主任,郎万中还积极动员其他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指导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以来,化工专业本科生有117名毕业生考取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尤其是近5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多名同学成功考取博士,并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用心讲好每一节课。郎万中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他所教授本科生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理论性强,难度较大,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为了上好这门课,他潜心备课,将晦涩的公式推导用生动的工程案例解析,深入浅出,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很多同学在评教系统给出了积极反馈:“郎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楚,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论证严密,结构严谨。”“老师很幽默,认真负责,不仅传授知识,还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郎万中始终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把知识传输与思想引领相结合。他所授《现代化学与人类文明》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入选我校第一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他通过案例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化学科学殿堂,领略化学家的风采,了解化学家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化学科学的体系及其蕴藏的哲学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了解和解读人类文明,引导学生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同学课后谈到:“能够学习这门课程非常幸运,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从郎老师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悟到我们青年一代应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奉贤校区研究生教育的“拓荒牛”


在奉贤校区建设科研基地“桥头堡”。基于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学科发展需求,郎万中从2012年起带领化工学科研究生在奉贤校区开展科学研究和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打造本科生-研究生联动培养机制,引领奉贤校区学术氛围提升,为两校区联动发展做出贡献,实现了奉贤校区研究生培养“从无到有”的跨越。



郎万中科研团队长期立足奉贤校区科研基地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等工作,每年承担数十人次大学生科创实验、本科生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培训等教学科研活动,让本科生享受到我校化学化工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了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校荣誉感,实现了我校化学化工领域高端学科平台在奉贤校区的“桥头堡”功能。目前,奉贤化工学科基地逐渐形成了4位教授牵头、近20位教师参与的科研团队,以奉贤校区化工学科科研基地为依托的教师在近10年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5项,省市级项目11项,共为学校争取科研经费2600余万元,并荣获201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化工学科建设的“老黄牛”


在学科建设方面,郎万中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和“老黄牛”精神,积极协助学院领导承担化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工作。他不仅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完成化工学科和学位点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先后参与了2010年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申报、2011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硕士点申报和2016年学科评估等工作。2016年担任“化学工程”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点负责人,为我校化工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支持专业学位点的发展,我校“材料与化工”专业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占全学院研究生数量的30%左右;该专业研究生还在我校徐汇校区和奉贤校区两校区都同时开设课程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与此同时,我校“材料与化工”专业还与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硅酸盐所、微电子所及上海交大医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生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两校区开设研究生课程,涉及学院数十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郎万中克服困难,积极应对,发扬了“老黄牛”精神,修改培养方案,统筹两校区的课程教学工作,实现学位点建设工作的平稳有序发展。

郎万中从教13年来,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始终发扬“三牛”精神,潜心教学,精勤育人。他关爱学生,以高尚的职业道德感染教育学生,以赤诚的仁爱之心关怀呵护学生。他甘为人梯,悉心铺路,不遗余力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