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影响因子:14.4)在线发表了我院应用化学拔尖人才实验班(简称“拔尖班”)2021级本科生巫天浩参与研究论文《Direct Enantioselective Allylic Alkylation of α-Amino Esters to Quaternary Glutamates via Strategic Pyridoxal Catalyst Design》。该研究通过基于仿生羰基催化策略,设计并开发了一类全新的中心手性吡哆醛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扩大的手性空腔和调控性强的立体结构,在温和条件下成功实现了未保护α-取代甘氨酸酯与MBH醋酸酯的直接不对称α-C烷基化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和优秀的立体选择性构建了一系列含有α-季碳手性谷氨酸衍生物。该研究展示了吡哆醛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强大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吡哆醛催化剂的种类,拓展了基于维生素B6的仿生催化化学。
学院拔尖班首届学生巫天浩以本科生身份深度参与该高水平科研攻关项目。与此同时,这位同学凭借卓越表现成功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录取资格,生动诠释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引擎”的本科教育改革成效。
拔尖人才实验班是学院面向本科学生科研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通过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创设人才培养特区,依托科研平台优势,涵育创新文化生态等方式,以培养具有过硬本领和担当精神的未来拔尖型学术人才。
拔尖班以“荣誉吸引、资源倾斜、能力强化”为导向,在完成本科一年学业的学生中选拔15名具有突出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采用专业学习与科研素养并行提升的模式,通过“名师引领+创新实践”双驱动培养,以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教学,导师制、轮岗制、学分制管理,实现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创新的递进式科研训练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真知识、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提出真见解。拔尖班团支部获2024年度上海市基层团组织典型选树团(总)支部通报表扬,首届拔尖班毕业生中14人即将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深造,其中赴国内外一流院校有9人(含海外顶尖院校5人);学生获国家级奖项7项、市级奖项21项并积极参与科普宣讲,实现了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未来,学院将坚持立足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时代基础学科卓越人才培养目标,系统构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视野拓展”四位一体的培育体系,不断提升学生知识能力与场景应用贯通融合、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科技前沿与行业发展交叉融合的创新能力,积极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自立自强输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