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兰州大学落下帷幕。学院2022级本科生张海龙、俞懿秦和张萍三位同学组成的团队,在指导教师黄楚森、王秀英的悉心指导下,凭借作品《“光迹寻踪,猎罪显行”——新型智能荧光探针技术破译罪影密码》,在科普赛道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国一等奖。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联合主办的 A 类学科竞赛,面向全国化学类及近化学类专业大学生,是检验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水平与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赛事分为初赛与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初赛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七大分赛区,仅各分赛区一等奖中表现特别突出的队伍,方可获得晋级全国总决赛的资格。本届大赛竞争尤为激烈,共吸引全国 482 所高校的 1364 支队伍报名参赛,经各赛区严格选拔,最终仅 91 支队伍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
回溯备赛历程,学院团队参赛之路始于7月初在上海大学举办的华东赛区比赛。彼时,该团队凭借扎实的实验功底、创新的设计思路与出色的现场展示,一举夺得赛区一等奖,成功拿到全国总决赛“入场券”。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华东赛区赛事中,我校化材学子整体表现亮眼,除该团队外,分别还有3支团队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充分展现了我校化材学科人才培养的整体优势。
备赛期间,团队成员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力以赴攻克难关。他们放弃暑假休息时间,多次开展线下集中研讨,反复打磨实验方案与科普展示内容;同时积极走出校园,将理论创新与实践科普相结合。团队先后受邀于上海市奉贤区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奉贤区委员会、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等单位,走进街道社区开展了“高校进街道”系列科普活动,既检验了作品的科普价值,也践行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学院在化学实验教学创新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佐证。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实验教学质量,致力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功底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化学化工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