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党委精心策划,接力举办“行走的党课”与红色路线City Walk系列活动,将育人课堂延伸至城市肌理,在学思践悟中凝聚起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

阅读建筑,在思南脉络中感悟思想伟力
11月12日,学院党委“行走的党课”暨第三期“思享荟”活动在深秋的思南路拉开帷幕。活动特邀2023年上海市“四有”好老师周培元担任主讲,以“阅读建筑、感悟历史”为主线,带领教师党员们开启一场人文与信仰的探寻之旅。

从见证中外文化交流的中法联谊会旧址,到充满革命传奇的周公馆;从承载文脉的思南文学之家,到象征革命精神的孙中山纪念馆。周培元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建筑背后所蕴含的红色记忆、文化底蕴与家国情怀娓娓道来。教师们步履所至、目光所及,既是对城市文脉的触摸,也是对初心使命的深层叩问。这堂“行走的党课”别开生面,让历史教科书中的篇章变得可感知、可共鸣。
带着行走中的收获与思考,全体教师移步至思南书局诗歌店,从脚步的丈量到思想的碰撞,我们迎来了第三期“思享荟”的深度交流。本期聚焦“教师发展与育人实践”主题,陈雯雯老师结合自身担任荣誉班导师的工作实践和参加教学竞赛的切身经历,分享了在育人过程中倾注匠心、在教学相长中追求卓越的体会与思考。应叶老师则围绕赴西班牙进行短期学术交流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了国外高校文化氛围和生活氛围的所见所闻。李宝玉老师汇报了参加国际学科教学会议的心得,分享了学科前沿发展动向以及国际视野下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追寻印记,在城市行走中筑牢理想信念
此次“行走的党课”让教师们从历史建筑中汲取了育人力量。而为了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学院在10月29日也专门为本研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了一场红色路线City Walk,给青年学子们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精神洗礼。
在学院教师带队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专家的讲解下,同学们从跑马总会旧址出发,分“弄堂里的秘密斗争”与“环人民广场”两条路线深入探访。他们在凤阳路358弄附近登贤里原址,重温蔡元培先生在爱国女校播撒爱国种子、倡导教育救国的理念;于功德林处感悟红军代表们在艰难环境下坚定理想、共商革命大计的信念;从洋泾浜的水系变迁,到花园路的规划初心,再到上海道路命名中蕴含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每一段讲解都让同学们意识到,城市的街巷不仅是交通脉络,更是记录时代发展的“活史书”;全体师生共同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展工作的光辉历史,深刻领会了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学思践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育人实效
两场活动,一脉相承,是学院党委推动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通过“行走”触摸历史,通过“荟谈”启迪智慧,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一处处无声的旧址,让城市的街巷成为一部鲜活立体的“活史书”,深刻诠释了“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的真谛。师生们不仅深化了对党史、城市史的理解,更在精神上受到了深刻的洗礼与鼓舞。
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系列活动中汲取的奋进力量、感悟的初心使命,切实转化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际行动,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开阔的学术视野、更加饱满的育人热情,投身于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事业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